
“全市经济总量预计今年可达到850亿元,五年年均增速达6.7%。”10月10日,天门市举行“决胜收官‘十四五’跨越赶超‘十五五’”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,从经济实力、现代产业体系、城乡区域发展、改革创新动力、绿色低碳转型、人民生活水平六个方面,通报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。
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。全市经济总量预计今年可达到850亿元,五年年均增速达6.7%。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79个、总投资1308亿元,沿江高铁、武天高速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,化纤纺织产业园、绿色循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。天门市连续四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,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。
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。坚持工业强市,加快构建“一主两新三支撑”现代产业体系,纺织服装、循环经济正加速向千亿级产业迈进,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76家,过10亿元企业达到7家。今年以来,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保持高速增长,增速连续8个月居全省第1。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,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80万吨以上,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。商贸服务业扩量提质,天门市获评全国县域商业“领跑县”,网红经济、夜市经济发展火热。
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。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提升,武天高速东段建成通车,武天高速西段加快推进,沿江高铁将在年底建成通车,天门市正式迈入“高铁时代”,可实现30分钟到武汉,3小时直达上海、重庆。老旧小区改造、地下管网改造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竣工投用,城市承载力、吸引力、带动力、辐射力明显增强。和美乡村加快建设,成功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4个、示范村30个,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优化。
改革创新动力显著增强。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,全市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数量翻倍。科创成果转化加快,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元。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成效显著,线上可办事项超2000项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5万户。
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截至今年9月底,PM2.5浓度为24.9微克每立方米,优良天数比例93%,均位列全省第三,两项指标为历史最好数据。国考、省考断面及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100%达标。新增城市绿地42.26万平方米,张家湖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。天门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现代水网先导区试点、全国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、湖北唯一农村能源革命试点,全市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达230万千瓦,年发电量超30亿千瓦时。
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。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,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5%左右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.43万人,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.2万人。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486户手机炒股软件推荐,幼儿托位数量达4010个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88套。新增公办学位3.7万余个,组建教联体66个。大力创建生育友好型城市,2024年出生人口7217人、同比增长17%。
嘉创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